Líng Tàn Gōng Chǎng
零 碳 工 厂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内,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按照二氧化碳当量(CO2e)计算,在尽可能自主减排的基础上,剩余排放量实现由核算边界外的减排项目清除,和(或)相应数量的碳信用抵消的工厂。
零碳工业园区是指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运行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等过程,以实现碳中和为主要目标,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技术等节能降碳措施,全方位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可持续发展,实现一定程度零碳绩效的工业园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7月7日联合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
至此,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本地区包含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等建设目标的碳达峰实施方案。
零碳工厂、零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实施方案相继出台
随着“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目标的提出,各地区出台了符合当地要求的“零碳工厂”、“零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实施方案,如,安徽的《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贵州省的《贵州省零碳工厂评价要求》、《贵州省零碳工业园区评价要求(暂行)》,天津市的“零碳”工厂试点评价指标体系、”零碳”工厂试点方案等。
目前,已经出台零碳工厂或者零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或者建设方案的地区如下:
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方案是比较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对当地企业、园区开展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评价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还未出台建设方案的地区,也在纷纷加紧出台,北京市发改委2024年12月6日发布了《综合应用绿色技术打造(近)零碳产业园区路径和支持机制比选公告》的招标公告,采购的具体内容为:
结合北京市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和国内外经验,提出适合北京市情况的(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技术打造(近)零碳产业园区支持机制,组织开展(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能力提升培训,并对相关园区开展(近)零碳产业园区试评价。
由此可见,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建设全国都在加紧推进。
在2024年12月12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零碳园区”的概念,并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紧接着,在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党组扩大会议上传达了这一精神,并提出要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建设一批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
这一政策的表态为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的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明确了工业绿色转型的方向。
今年,1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会上表示,统筹谋划“十五五”碳达峰行动,研究综合评价考核办法,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加快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
由此可见,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建设,全国都在加速推进。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评价和建设活动推进当地产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